郴州举办心理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暨精品课点评研讨活动

郴州 更新于:2025-07-15 12:18
  • 江江
    7月11日,一场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盛会——“心理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暨心理精品课点评研讨活动”在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学总校区圆满举行。本次活动由郴州市教育局指导,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与郴州市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,郴州市大道心理社会工作中心和市第一完全小学共同承办。来自全市“心灵放映室”及“爱心护苗”项目学校的骨干心理教师齐聚一堂,共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,提升专业能力。

    郴州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爱国、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代洁、市教科院心理教研员王郑昕玥、湘南学院教育科学与法学学院副院长何基生、郴州市苏仙区教育局安全股副股长李慧敏、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学党总支书记陈峰、郴州市大道心理社会工作中心理事长何金生出席开课仪式。

    电影为舟,课程为桨,“心灵放映室”深耕郴州

    “心灵放映室”项目创新性地以电影这门跨越年龄的艺术为载体,围绕生命教育、自我成长、社会交往、学习技能四大主题,为1-9年级学生精心开发了179个主题、298课时的心理课程。这些课程化繁为简,配备影视片段、心理手卡等工具包,让非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老师也能轻松上手,有效引导学生走进内心世界。项目启动至今,这颗“心灵放映室”的种子已在全国500余所学校生根发芽。郴州一直是桥爱基金会的重点投入地区,本次培训正是项目在郴州深化落地、助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实践。

    专业赋能: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碰撞

    本次培训旨在深化理论理解与应用,提升精品课设计与实施水平,解决一线教学困惑。活动特邀重量级专家进行深度指导:王金凤博士(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、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)带来专题讲座《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中小学心理课堂的运用》。

    王博士将前沿理论融入教学实践,通过“理论阐释+互动演练”的体验式教学,生动展示了如何运用“例外询问”、“刻度化技术”等工具,将晦涩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学生可理解、教师易操作的课堂策略,让学员们深受启发。

    何基生教授(湘南学院教育科学与法学学院副院长、教育心理学三级教授、郴州市心理与教育学会会长)作为特邀专家,与王金凤博士共同参与了精品课研讨环节。

    精品课研讨:思想碰撞的火花与本土化探索

    研讨环节是本次活动的核心亮点,成为了思想碰撞的熔炉。围绕《上好一堂心理精品课的核心技能和方法》这一主题,专家与教师们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。活动特别安排了4位来自项目校的教师进行说课展示,王金凤博士与何基生教授进行了专业、细致的点评与答疑,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也针对项目后续发展进行了答复与展望。

    来自苏仙中学的专职心理教师田清萍分享了一个感人案例:一位沉默的男生在课堂上观看了《奇迹男孩》片段后,递给她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:“原来被嘲笑时,可以像奥吉那样抬头微笑”。这个瞬间让她深刻体会到:“电影可以是打开心门的钥匙,能让‘生命价值’这样抽象的概念,化作孩子们心中紧握的拳头。”真实的案例分享引发了在场教师的强烈共鸣。

    协同育人:构筑“家-校-社”三维“护心网”

    研讨中分享的危机干预案例,再次凸显了家、校、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。今年4月,郴州已启动“爱心护苗”家校社协同育人行动试点,在市一完小、东湾小学、拥军小学等5所学校探索“成长合伙人”亲子实践、社区心理志愿服务等创新模式。本次培训进一步强化了“学校是主阵地,家庭是基石,社会是港湾”的理念,致力于凝聚三方合力,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构筑坚实的三维“护心网”。

    使命唤醒:做播撒“心”光的火种

    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技能的提升,更是一次教育使命的深度唤醒。参训教师们纷纷表示,将努力转化培训成果,积极开发本土化心理精品课程,并作为“火种”,通过“骨干教师志愿培育”机制,将专业能力辐射到更广阔的校园、社区和家庭,共享资源,延伸教育场景。

    展望未来:并肩同行,护航成长

    未来,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将继续与郴州并肩同行,并积极联合各方资源,重点聚焦三大方向深化合作:一是持续优化“心灵放映室”课程资源库,让心理课堂更加生动有效;二是深化家校社联动机制,将亲子工作坊、家长课堂等延伸至更广泛的社区与家庭角落;三是全力支持郴州构建覆盖“测评-课程-干预”环节的全链条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。这一系列举措旨在系统性提升区域心育水平,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坚实的专业支撑和温暖守护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